创建时间: 1917 院士人数: -人员
关键学科: 3. 博士学位数量: 53
学生人数: 两万到三万人 硕士学位项目数量: 95
上海财经大学已有91年的历史,现已成为教育部和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并已进入国家高水平大学建设工程行列。1997年,江泽民同志题词:“把上海财经大学建设成为面向新世纪的一流社会主义大学”。上海财经大学起源于1917年南京师范大学设立的商学院。杨杏佛,一位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和爱国民主主义者,担任商业主管。南京师范大学扩建为国立东南大学后,为了满足培养商务人才的需要,1921年商务系迁至上海,成立了上海商务大学。这是中国教育史上最早的商学院,著名教育家郭炳文任校长,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任教育主任。经过几次变革,它于1932年8月独立成立,并被命名为国立上海商学院。这是当时中国唯一的国立商科本科大学。1950年8月,学校更名为上海财经学院。著名经济学家孙、姚鼐分别担任院长和副院长。20世纪50年代初,全国各地的大学学院和系进行了重组。复旦大学、交通大学、圣约翰大学、沪江大学、厦门大学和苏州大学等20多所大学的商学院或金融系相继合并。上海财经学院是华东地区唯一一所财经大学,汇集了褚凤仪、褚、李炳焕、李洪绶、孙怀仁、吴成喜、杨、龚庆浩、周、邹一林、薛忠三、周有光、刘尧、彭新伟。1980年3月,学校由财政部领导。1985年9月,学校更名为上海财经大学。2000年2月,学校被置于教育部的领导之下。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奋斗,学校现已成为一所以经济管理为重点,经济、管理、法律、文化、科学协调发展的多学科重点大学。在我国的金融机构中,我们学校是第一个获得博士学位的(第一个是在1981年),也是第一个设立社会科学(经济学)博士后站的学校之一。1996年,学校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行列;2000年和2007年,学校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优秀评估。2007年,学校进入国家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行列。目前,学校拥有会计、金融和经济思想史三个国家重点学科。金融是国家重点(培养)学科。它有财政部的4个重点学科和上海的6个重点学科。有三个国家基地,即国家经济基础人才培养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财会学院。拥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等4个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等3个博士后流动站,2个学科44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其中24个获国家学科目录批准,6个获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批准,74个获2个学科硕士学位目录批准(其中55个获国家学科目录批准),36个本科专业。学校现有近990名专职教师,包括530多名教授和副教授。截至2008年底,各类学生有22,214人,全日制学生有13,377人。其中,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约4493人,本科生8000人,全日制留学生842人。校园总面积为498,458平方米。其中,主要营地 办学条件日益改善。学校拥有现代化计算中心、语音实验室、视听教室、大学英语自主学习中心、企业资源规划实验教学中心、模拟法庭、金融科学实验室、电子商务实验室等六个专业实验室,拥有先进的网络系统和多媒体专业教室。近年来,校园网的建设不断升级,连接了校园内的各个部门和学生公寓。学校图书馆藏书丰富,有135.74万册纸质图书和79万册电子图书。建立了电子文件检索查询系统和综合管理系统,基本实现了网络化和自动化。这所学校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流。目前,学校已与世界银行经济发展学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以及美国、英国、日本、荷兰、澳大利亚、加拿大、俄罗斯、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30多所大学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学校还与国际权威专业组织合作,为一些项目建立了国际资格考试和培训中心,如特许注册会计师协会(ACCA)、加拿大注册会计师协会(CGA)、澳大利亚注册会计师协会(CPA Australia)、美国人寿保险公司管理协会(LOMA)、英国保险协会(CII)和英国精算协会(IOA)。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营造文明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成效显著。1993年被评为全国金融系统先进集体,2000年被评为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1993年以来连续14年被评为上海市“文明单位”。年薪代代相传。富有的人们铭记着“美德、学识和健全的经济”的校训,努力工作并取得了进步,为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成千上万的财务管理和相关专业人员。该校正在努力加快建设一所多学科研究型大学的进程,建立一个现代化、国际化和信息化的发展框架。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突出学校特色,建设人民满意的高水平大学。现任上海财经大学党委书记马钦荣教授和校长谭敏教授。 录取条例 注册简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