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时间: 1941 院士人数: 两个
关键学科: 3. 博士学位数量: 44
学生人数: 10000-20000 硕士学位项目数量: 162
中央民族大学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拥有众多的高等院校。它南面与国家图书馆相邻,北面与中关村科技园区相邻。校园环境优雅,古朴典雅,具有浓郁的文化氛围和鲜明的民族特色。中央民族大学的前身是中国共产党于1941年9月在延安成立的民族学院。1951年6月,中央民族学院在北京正式成立,乌兰夫任首任院长。1993年11月,它更名为中央民族大学。现任学校党委书记易泰教授和校长陈力教授。党和国家的历届领导集体一直关心和重视中央民族大学的建设和发展。从学校成立到1966年,党和国家领导人、朱德等共接见学校师生代表14次。改革开放后,邓小平三次会见了师生代表。1993年学校更名为中央民族大学时,江泽民总统为学校写了一个新名字。2001年6月,在建校50周年之际,朱镕基总理视察学校,代表中央政府提出“把中央民族大学建设成为世界一流民族大学”的目标。同年,胡锦涛、李岚清等国家领导人亲自批准了国家民委、教育部、国家计委、财政部联合提交的《关于进一步办好中央民族大学的请示》报告。2002年6月,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教育部和北京市人民政府签署了《关于重点共建中央民族大学的协议》。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学校于1978年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大学,并分别于1999年和2004年进入“211工程”和“985工程”国家重点建设大学行列。学校现有23所学院,63个本科专业,涵盖10个学科,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国家重点学科,5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7个二级学科,2个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研基地,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国家“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学校成立之初,潘光旦、吴文藻、费孝通、翁杜建、吴、冯家生、杨承志、林、傅乐焕、余道全、等一批学术名人来到学校任教,成为学校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的重要奠基人。学校共有教职工2137人,其中专任教师1197人,专任教授、副教授695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8%。其中有戴、张、牟、施正毅、刘、米若、李奎正、杨、金炳皋、薛大元等著名专家学者,以及一批不断涌现、逐渐成为学术界领军人物的中青年后起之秀。除此之外,学校还雇佣了60多名外国专家全年授课。目前,学校拥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名、“千人计划”特聘教授1名、“新世纪百万人才工程”国家级候选人10名、国家级教学名师2名、北京市教学名师15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候选人55名、国家民委优秀专家10名、学术带头人131名、国务院政府专项补助121名。学校与33个国家和地区的140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每年,一群著名的sc 学校现在占地37.8万平方米,新校区计划占地81万平方米。校园建筑面积58.3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20多万平方米,总资产24亿元。拥有300多万册图书和电子图书,民族学和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在中国名列前茅。学校出版社是全国民族题材教材和作品的出版基地。《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和《民族教育研究》是国内外发行的国家核心期刊。国家博物馆拥有3万多件珍贵的民族文物,已成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和教学实践的基地。当前,全体师生员工都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要求和民族团结发展的需要,紧紧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科研创新能力两大主题,实施推进特色学校建设、创建优质学校和加强人才学校建设三大战略, 坚定不移走质量第一、内涵第一、可持续发展的办学道路,朝着建设世界一流、特色鲜明、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民族大学的目标前进。 录取条例 注册简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