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时间: 2000年 院士人数: 17
关键学科: 18 博士学位数量: 197
学生人数: 超过5万人 硕士学位项目数量: 355
中南大学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湖南省长沙市。占地面积5886亩,建筑面积276万平方米。它横跨湘江两岸,位于高高的岳麓山脚下。它被汹涌的响水河环绕。它的环境优雅,风景宜人。这是学习和学习的理想花园。中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大学,国家“985工程”首批高水平大学,国家“2011计划”首批重点大学。现任学校党委书记高文炳教授、校长张尧学院士。中南大学由原湖南医科大学、长沙铁道学院和中南工业大学于2000年4月合并而成。前中南工业大学的前身是成立于1952年的中南矿冶学院,前长沙铁道学院的前身是成立于1953年的中南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这两所学校的主要科目可以追溯到1903年成立的湖南高等工业学校的采矿和道路科目。湖南医科大学的前身是创建于1914年的湘雅医学院,它是中国最早的西医院校之一。中南大学在一个多世纪的办学过程中,汇集和培养了大批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以及陈、黄培云等多方面的优秀人才。张、唐、李振皮、谢少文等现代医学大师;王殿佐、何其善、左铁勇、顾德生、钟珏、刘、刘、黄博云、曾庆元、曾素敏、金、周、邱官洲、陆、侯振庭等当代学校学术大师;作揖之后,姚凯泰、俞永福、戴永年、邓启东、张文海、郭圣昆、姜益康、秦光荣、赵、肖亚青、梁文根、熊维平、王传福、蔡洪能、杨毅等一批优秀校友为党和国家的教育、科技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新时期,中南大学坚持百年办学积累,顺应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大趋势,弘扬以“务实”为核心的大学精神,坚持自身办学特色,服务国家和社会的大需要,团结创新,追求卓越,综合实力和整体水平大幅提升。学校学科门类齐全,涵盖工程、科学、医学、文学、法律、经济、管理、哲学、教学、历史、农业和艺术以及辐射军事科学等12个主要学科。拥有完整的有色金属、医药、轨道交通等学科体系。目前,一级学科中有6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学科中有12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养)学科,42个国家临床重点专业。有30所二级学院和94个本科招生专业。博士学位授予3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58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研究站31个。材料科学、工程、临床医学、化学、药理学和毒理学、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神经科学和行为科学七个学科的基本科学指标(ESI)位居世界前1%。拥有三家大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附属口腔医院、肿瘤医院和海口医院,以“南湘雅”闻名。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师资力量雄厚。中国科学院院士2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5名,国家“千人计划”候选人40名,其中 学校坚持面向国家和社会的重大需求,积极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现代化的主战场,进一步推进协同创新。形成了具有中南大学特色的科研创新模式和经验,被称为“中南模式”。共有16个国家创新平台,包括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4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和1个国家工程创新能力建设平台。自2000年以来,共获得74项国家科技奖励,其中国家科技一等奖(特别奖)9项,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步”的项目8项。学校坚持开放和积极的国际交流。先后与美国、英国、日本、法国、德国、俄罗斯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所大学签订了合作交流协议,并与国外300多家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的交流、合作和研究关系。来自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国学生正在攻读学位。学校坚持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为改革、发展、稳定提供有力保障。先后被评为党建工作先进、思想政治工作先进、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的高校的建设和发展,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和充分肯定。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中央政治局常委等15位党和国家领导人相继来校视察,对学校的改革创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只有楚有才,于斯才是昌盛的."今天的中南大学肩负着建设国家高水平大学的历史重任。立足湖南,面向全国,面向世界,加快大学综合改革和内涵发展,努力建设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特色研究型大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更大贡献。 录取条例 注册简讯